
甚麼是香港腳?
一般俗稱”香港腳”比較正式的名稱是足癬,是指腳被黴菌感染,造成皮膚發紅發癢、有脫屑或水泡甚至滲液的情形。
香港腳/足癬會有那些症狀呢?
香港腳是腳底/趾縫被黴菌感染,由於每個人身體對抗黴菌的免疫反應略有不同,加上黴菌的種類其實也不少,因此症狀會不太一樣。有的人會覺得奇癢無比,有的患者則完全不癢,只有產生脫皮脫屑的症狀,而有些人會起水泡,有些人腳會伴隨臭味。主要常見下列幾種分類: (一個人可能有兩個以上分類症狀喔)
確診方式:
香港腳的症狀可能和其他腳底皮膚病很接近,像是腳的汗皰疹,或是足蹠蠹蝕症。所以一般是經由刮下的皮屑或水泡,用顯微鏡來觀察是否有黴菌的菌絲來確診。
香港腳/足癬好發在那些人身上?
任何人都可能得到香港腳/足癬,比較容易的族群包括:
運動員、軍隊、學校: 需要長時間穿襪穿鞋造成腳部悶熱潮濕,又容易互相傳染的族群。
糖尿病患者。
腳底容易出汗的患者。
兒童少見,成人與青少年較多。
男性略多於女性。
香港腳/足癬是如何形成的? 病因為何?
香港腳就是皮膚被黴菌感染造成,能夠感染人類皮膚的黴菌我們稱為皮膚癬菌(dermatophytes),皮膚癬菌可以感染任何皮膚,但比較喜歡悶熱潮濕的環境,因此除了最常見的腳底之外,頭皮、胯下、身體皺褶等部位也是常見感染位置。
香港腳/足癬該如何治療?
治療的目標:
- 急性期的症狀緩解(發癢、水泡、傷口甚至細菌感染)。
- 角質增厚的患者可能搭配軟化角質用藥。
- 根除黴菌: 原則上治療以外用藥膏為主,偶爾搭配口服藥在反覆發作、外用藥膏治療失敗的病人或特殊族群身上。
重點:黴菌的生命力很強,治療不能因為症狀消失就停止,要治療到醫師建議的週數(通常要四到八週,有灰指甲的患者可能要更久),未根除的菌絲還在皮膚內只要幾天症狀就會再復發。一般外用藥膏建議擦到皮膚正常之後再多擦兩個星期。
重點: 避免腳底常在潮濕悶熱環境,避免容易接觸感染黴菌的場所。
- 保持腳部乾燥,避免潮濕悶熱: 洗完澡盡量把腳擦乾,尤其是趾縫。容易出汗的體質可以考慮搭配止汗劑使用,襪子盡量選擇容易吸汗的棉質為主,避免尼龍材質的絲襪褲襪,鞋子則應選擇通風透氣,避免長時間穿不透氣的鞋子。
- 避免容易接觸感染的場所或情景: 不與他人共用鞋子、襪子,避免赤腳踩在泳池、公共浴池、三溫暖等潮濕環境的地板。另外修指甲、腳厚皮(例如:最近流行的電動磨腳皮機)的器具盡量不要共用。
- 若不幸感染,藥膏一定要根據醫師指示擦滿治療期間,避免殘留的菌絲再次活躍讓之前治療的結果全部歸零。
- 治療時要全家一起治療,否則容易交互感染。